|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一次冷軋電鍍錫鋼板及鋼帶的分類和代號、尺寸、外形、重量、技術要求、檢驗和試驗、包裝、標志和質量證明書等。 
             本標準適用于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生產的厚度為0.18mm~0.55mm的一次冷軋電鍍錫鋼板及鋼帶(以下簡稱鋼板及鋼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728-1998 錫錠  GB/T 1838-1995 鍍錫鋼板(帶)鍍錫量試驗方法  GB/T 
            8170-1987 數值修約規則  Q/BQB 400-2003 冷軋產品的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  Q/BQB 
            401-2003 冷連軋鋼板及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ASTM A 623M-2002 鍍錫產品一般要求 
             ISO 6508-1-1999 金屬洛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 
  3 分類和代號 
             3.1 鋼板及鋼帶的分類及代號如表1的規定。  表 1 
             
             
              
              
                | 分類方式  | 
                類  別  | 
                代  號  |  
              
                | 原板鋼類型  | 
                -  | 
                MR,L,D  |  
              
                | 調質度  | 
                -  | 
                T-2.5,T-3,T-3.5,T-4,T-5 
               |  
              
                | 退火方式  | 
                連續退火  | 
                CA  |  
              
                | 差厚鍍錫標識方法  | 
                厚鍍錫面整體標識  | 
                A  |  
              
                | 薄鍍錫面整體標識  | 
                D  |  
              
                | 厚鍍錫面邊部標識  | 
                F  |  
              
                | 薄鍍錫面邊部標識  | 
                G  |  
              
                | 表面狀態  | 
                光亮表面  | 
                B  |  
              
                | 粗糙表面  | 
                R  |  
              
                | 銀色表面  | 
                S  |  
              
                | 無光表面  | 
                M  |  
              
                | 表面質量  | 
                Ⅰ級  | 
                Ⅰ  |  
              
                | Ⅱ級  | 
                Ⅱ  |  
              
                | 表面處理方式  | 
                化學鈍化  | 
                CP  |  
              
                | 電化學鈍化  | 
                CE  |  
              
                | 低鉻鈍化  | 
                LCr  |  
              
                | 邊部形狀  | 
                直邊  | 
                SL  |  
              
                | 花邊  | 
                WL  |  
              
                
                  |    3.2 
            牌號  3.2.1鋼板及鋼帶的牌號通常由原板鋼類型、調質度代號和退火方式構成。  例如:MR T-2.5CA,L T-3CA 
             3.2.2 用于制作二片拉拔罐(DI)的電鍍錫板只適用于鋼類型D,其牌號由原板鋼類型D、調質度代號、退火方式和代號DI構成。 
             例如:D T-2.5CA DI,D T-3CA DI  3.2.3 用于制作盛裝酸性內容物的素面(鍍錫量8.4 
            g/m2以上)食品罐的電鍍錫板即K板只適用于鋼類型L,其牌號由原板鋼類型L、調質度代號、退火方式和代號K構成。  例如:L 
            T-2.5CA K,L T-3CA K  3.2.4 
            用于制作盛裝蘑菇等要求低鉻鈍化處理的食品罐的電鍍錫板適用于鋼類型MR和L,其牌號由原板鋼類型MR或L、調質度代號、退火方式和代號LCr構成。 
             例如:MR T-2.5CA LCr,L T-3CA LCr 
  4 訂貨所需信息  4.1 
            訂貨時用戶應提供如下信息:  a) 產品名稱(鋼板或鋼帶)  b) 本產品標準號  c) 牌號  d) 規格 
             e) 鍍錫量代號  f) 表面狀態  g) 表面質量級別  h) 表面處理方式  i) 
            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標識方法  j) 邊部形狀  k) 包裝方式  l) 用途  m) 張數或重量  4.2 
            如訂貨合同中未注明表面狀態、表面質量、表面處理方式、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的標識方式、邊部形狀和包裝方式,則供方按光亮表面B、表面質量Ⅰ級、電化學鈍化、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的表面不做標識、邊部形狀為直邊并以供方提供的包裝方式供貨。 
            
  5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5.1尺寸  5.1.1 
            鋼板及鋼帶的公稱厚度范圍為0.18mm~0.55 mm,公稱寬度范圍為700mm~1200mm。  5.1.2 厚度小于0.50 
            mm時,公稱厚度按0.01 mm進級;厚度不小于0.50mm時,公稱厚度按0.05 mm進級。  5.1.3 
            不同調質度代號對應的可供公稱尺寸范圍按表2的規定。  5.1.4 
            如需方要求標記軋制寬度方向,可在表示軋制寬度方向的數字后面加上字母W。  例如: 0.26×832W×760  5.1.5 
            鋼帶(卷)內徑為420mm(含內芯套筒)  5.2 尺寸允許偏差 
             5.2.1鋼板及鋼帶的厚度允許偏差應不超出公稱厚度的±5.0%,測量點為距邊部不小于10 mm的任意點。  5.2.2 
            薄邊 
            薄邊是鋼板及鋼帶沿寬度方向上厚度的變化,其特征是在靠近鋼板及鋼帶的邊緣發生厚度減薄。其允許偏差應不大于中間實際厚度的8.0%,測量點為距邊部6mm處。 
             5.2.3 鋼板及鋼帶的寬度允許偏差為 0mm ~ + 3mm。  5.2.4 鋼板的長度允許偏差為0mm ~ + 3 
            mm。  表 2 mm  
            
              
              
                | 調質度代號 | 
                公稱厚度  | 
                公稱寬度  | 
                公稱長度 (鋼板)  |  
              
                | T-2.5  | 
                > 0.22 ~0.26  | 
                700 ~1050  | 
                500~1168 |  
              
                | > 0.26 ~ 0.35  | 
                700 ~1200  |  
              
                | > 0.35 ~ 0.45  | 
                700 ~1200  |  
              
                | > 0.45 ~0.55  | 
                > 900 ~1200  |  
              
                | T-3  | 
                0.18 ~ 0.22  | 
                700 ~840  | 
                500~1168 |  
              
                | > 0.22 ~ 0.26  | 
                700 ~1050  |  
              
                | > 0.26 ~ 0.35  | 
                700 ~1200  |  
              
                | > 0.35 ~ 0.45  | 
                800 ~1200  |  
              
                | > 0.45 ~ 0.55  | 
                > 900 ~1200  |  
              
                | T-3.5  | 
                0.20 ~ 0.22  | 
                700 ~900  | 
                500~1168 |  
              
                | > 0.22 ~ 0.26  | 
                700 ~1050  |  
              
                | T-4  | 
                0.18 ~ 0.22  | 
                700 ~1050  | 
                500~1168 |  
              
                | > 0.22 ~ 0.26  | 
                700 ~1200  |  
              
                | > 0.26 ~ 0.30  | 
                700 ~1080  |  
              
                | > 0.30 ~ 0.35  | 
                800 ~1080  |  
              
                | T-5  | 
                0.18 ~ 0.22  | 
                700 ~1050  | 
                500~1168 |  
              
                | > 0.22 ~ 0.26  | 
                700 ~1200  |  
              
                
                  |    5.3 
            外形  5.3.1 脫方度應不大鋼板寬度的0.15%。  5.3.2 每任意1000mm長度上鐮刀彎應不大于1 mm。 
             5.3.3 不平度應不大于3mm。  5.4 花邊板的邊部形狀及尺寸、外形允許偏差在訂貨時由供需雙方協商。  5.5 
            其它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按Q/BQB401的規定。 
  6 技術要求  6.1 硬度 
             6.1.1鋼板及鋼帶的硬度(HR30Tm)應符合表3的規定。  表 
            3  
            
              
              
                | 調質度代號  | 
                硬   度(HR30Tm)  |  
              
                | 目 標  | 
                允許范圍 |  
              
                | T-2.5  | 
                55  | 
                55±3 |  
              
                | T-3  | 
                57  | 
                57±3 |  
              
                | T-3.5  | 
                59  | 
                59±3 |  
              
                | T-4  | 
                61  | 
                61±3 |  
              
                | T-5  | 
                65  | 
                65±3 |  
              
                
                  |    6.1.2 
            硬度二點試驗平均值應符合表3的規定,允許其中一個試驗值超出規定允許范圍1個單位。  6.1.3 
            由于不進行錫層軟熔處理(無光表面)的鋼板及鋼帶比較容易時效,因此供需雙方應在訂貨時對硬度值進行協商。  6.2 冶煉方法 
             鋼板及鋼帶所用的鋼采用氧氣轉爐冶煉。  6.3 鍍錫量  6.3.1 
            鋼板及鋼帶的鍍錫量代號、公稱鍍錫量及最小平均鍍錫量按表4的規定,如需表4以外的鍍錫量可在訂貨時協商。  表 4  
            
              
              
                | 區  分  | 
                鍍錫量代號  | 
                公稱鍍錫量g/m2  | 
                最小平均鍍錫量 g/m2 
               |  
              
                | 等厚鍍錫 (E)  | 
                1.1/1.1  | 
                1.1/1.1  | 
                0.9/0.9  |  
              
                | 2.2/2.2  | 
                2.2/2.2  | 
                1.8/1.8  |  
              
                | 2.8/2.8 | 
                2.8/2.8  | 
                2.5/2.5  |  
              
                | 5.6/5.6  | 
                5.6/5.6  | 
                5.2/5.2  |  
              
                | 8.4/8.4  | 
                8.4/8.4  | 
                7.8/7.8  |  
              
                | 11.2/11.2  | 
                11.2/11.2  | 
                10.1/10.1  |  
              
                | 差厚鍍錫 (D或A)  | 
                2.8/1.1  | 
                2.8/1.1  | 
                2.5/0.9  |  
              
                | 1.1/2.8  | 
                1.1/2.8  | 
                0.9/2.5  |  
              
                | 5.6/1.1  | 
                5.6/1.1  | 
                5.2/0.9  |  
              
                | 1.1/5.6  | 
                1.1/5.6  | 
                0.9/5.2  |  
              
                | 5.6/2.8  | 
                5.6/2.8  | 
                5.2/2.5  |  
              
                | 2.8/5.6  | 
                2.8/5.6  | 
                2.5/5.2  |  
              
                | 8.4/2.8  | 
                8.4/2.8  | 
                7.8/2.5  |  
              
                | 2.8/8.4  | 
                2.8/8.4  | 
                2.5/7.8  |  
              
                | 8.4/5.6  | 
                8.4/5.6  | 
                7.8/5.2  |  
              
                | 5.6/8.4  | 
                5.6/8.4  | 
                5.2/7.8  |  
              
                | 11.2/2.8  | 
                11.2/2.8  | 
                10.1/2.5  |  
              
                | 2.8/11.2  | 
                2.8/11.2  | 
                2.5/10.1  |  
              
                | 11.2/5.6  | 
                11.2/5.6  | 
                10.1/5.2  |  
              
                | 5.6/11.2  | 
                5.6/11.2  | 
                5.2/10.1  |  
              
                | 11.2/8.4  | 
                11.2/8.4  | 
                10.1/7.8  |  
              
                | 8.4/11.2  | 
                8.4/11.2  | 
                7.8/10.1  |  
              
                | 15.1/5.6  | 
                15.1/5.6  | 
                13.9/5.2  |  
              
                | 5.6/15.1  | 
                5.6/15.1  | 
                5.2/13.9  |  
              
                
                  |    6.3.2 
            鍍錫量每面三點試驗平均值應不小于相應面的最小平均鍍錫量,每面單點試驗值應不小于相應面的最小平均鍍錫量的80%。  6.3.3 
            表4所示的鍍錫量,斜線上面表示鋼板上表面或鋼帶外表面的鍍錫量,斜線下面表示鋼板下表面或鋼帶內表面的鍍錫量。 
             6.3.4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鍍錫量的標識方法見附錄A(規范性附錄)。  6.4 表面狀態 
             鋼板及鋼帶的表面狀態按原板的表面特征以及電鍍錫后是否進行錫層軟熔處理來分類,各表面狀態的特征如表5所述。  表 5  
            
              
              
                | 代  號  | 
                類  別  | 
                特      征  |  
              
                | B  | 
                光亮表面  | 
                
                   在具有磨石花紋的光滑表面的原板上鍍錫,然后進行錫層軟熔處理得到的有光表面。 
                    |  
              
                | R  | 
                石紋表面  | 
                在具有一定方向的磨石花紋表面的原板上鍍錫,然后進行錫層軟熔處理得到的有光表面。 
                 |  
              
                | S  | 
                銀色表面  | 
                在粗糙無光表面的原板上鍍錫,然后進行錫層軟熔處理得到的有光表面。  |  
              
                | M  | 
                無光表面  | 
                在無光表面的原板上鍍錫,但不進行錫層軟熔處理得到的無光表面。  |  
              
                
                  |    6.5 
            表面質量  6.5.1 鋼板及鋼帶各表面質量級別的特征如表6所述。  表 6  
            
              
              
                | 級 別  | 
                特   征  |  
              
                | Ⅰ級  | 
                表面不允許有針孔及對按預定用途使用有影響的缺陷,在正常貯存條件下,保證整個表面都能進行常規的涂漆和印刷。 
                 |  
              
                | Ⅱ級  | 
                表面允許有輕微的劃傷、壓痕、輥印、油斑等缺陷,不保證整個表面都能進行常規的涂漆和印刷。 
                 |  
              
                
                  |    6.5.2對于鋼帶,由于沒有機會切除帶缺陷部分,因此鋼帶允許帶缺陷交貨,但有缺陷的部分不得超過每卷總長度的8%。 
             6.6 表面處理方式 
             鋼板及鋼帶表面處理方式分為化學鈍化、電化學鈍化和低鉻鈍化。如訂貨時未注明表面處理方式則采用電化學鈍化處理。低鉻鈍化處理時表面鈍化膜中的鉻含量通常按不大于1.5mg/m2控制。 
             6.7 
            K板的酸浸時滯(PL)、錫晶粒度(MotorS)、鐵溶解值(ISV)和合金-錫電偶(AMotor)通常按下述要求控制:PL≤10s;MotorS≤9級;ISV≤20μg;AMotor≤0.12μA/cm2。 
             6.8 鋼板及鋼帶表面通常涂DOS油。  6.9 原板鋼類型如表7所示。根據需方要求,經供需雙方協商也可使用其它鋼類型。 
             表 7  
            
              
              
                | 原板鋼類型  | 
                特   性  |  
              
                | MR  | 
                非金屬夾雜物含量與L類鋼相近,殘余元素含量的限制沒有L類鋼嚴格,具有良好的耐蝕性,適用于大多數用途。 
                 |  
              
                | L  | 
                非金屬夾雜物以及Cu、Ni、Cr、Mo等殘余元素含量低,用于對耐蝕性有較高要求的用途。 
                 |  
              
                | D  | 
                用于深沖壓或限制滑移線產生的用途。  |  
              
                
                  |    6.10 
            錫層所用錫錠的質量應符合GB/T 728中Sn99.90的規定,但鉛含量應不大于0.03%。 
  7 檢驗和試驗 
             7.1 鋼板及鋼帶的外觀用肉眼檢測。  7.2 鋼板及鋼帶的尺寸、外形應用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  7.3 
            每批鋼板及鋼帶的檢驗項目、試樣數量、取樣方法和試驗方法應符合表8的規定。  7.4 
            公稱厚度不大于0.21mm時,硬度測定HR15T,然后按附錄B(規范性附錄)換算為HR30Tm。  7.5 
            鋼板及鋼帶應按批檢驗,每批應由不大于30噸的同牌號、同規格、同鍍錫量及同表面狀態的鋼板或鋼帶組成。  7.6 
            對于硬度、鍍錫量試驗,如有某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標準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再任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進行該不合格項目的復驗。復驗結果(包括該項目試驗所要求的所有指標)合格,則整批合格。復驗結果(包括該項目試驗所要求的所有指標)即使有一個指標不合格,則復驗不合格。如復驗不合格,則已做試驗且試驗結果不合的單件不能驗收,但該批材料中未做試驗的單件可逐件重新提交試驗和驗收。 
             表 8  
            
              
              
                | 序號  | 
                檢驗項目  | 
                試樣數量(個)  | 
                取樣方法   | 
                試驗方法  |  
              
                | 1  | 
                硬度  | 
                2  | 
                在垂直于軋制方向截取,取樣位置見圖1  | 
                ISO 6508-1  |  
              
                | 2  | 
                鍍錫量  | 
                3  | 
                在垂直于軋制方向截取,取樣位置見圖1  | 
                GB/T 1838  |  
              
                | 3  | 
                鉻含量  | 
                -  | 
                -  | 
                ASTM A 623M 附錄A7  |  
              
                | 4  | 
                PL  | 
                -  | 
                -  | 
                ASTM A 623M 附錄A2  |  
              
                | 5  | 
                MotorS  | 
                -  | 
                -  | 
                ASTM A 623M 附錄A3  |  
              
                | 6  | 
                ISV  | 
                -  | 
                -  | 
                ASTM A 623M 附錄A4  |  
              
                | 7  | 
                AMotor  | 
                -  | 
                -  | 
                ASTM A 623M 附錄A5  |  
              
                
                  |    
            
              
              
                
                 
  圖 1 
                  試樣的取樣位置  |    8 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 
             鋼板及鋼帶的包裝、標志及質量證明書應符合Q/BQB 
            400的規定。每包鋼板的重量通常為0.5~2.0噸,每個交貨批允許有少量尾包。鋼帶(卷)的重量通常為3~15噸。 
            
  9 數值修約規則  數值修約規則應符合GB/T 8170的規定。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鍍錫量的標識方法  A.1 
            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的鍍錫量通常用寬度約1mm、間距不大于75mm的連續平行線在鋼板及鋼帶的一面進行標識。A表示標識在厚鍍錫面,D表示標識在薄鍍錫面。差厚鍍錫板標識用的連續平行線的間距按表A.1和圖A.1的規定。 
             表 A.1  
            
              
              
                | 鍍錫量代號 | 
                線 條 間距 |  
              
                | 5.6/2.8  2.8/5.6 | 
                12.5mm |  
              
                | 8.4/2.8  2.8/8.4 | 
                25mm |  
              
                | 8.4/5.6  5.6/8.4 | 
                25mm與12.5mm交替 |  
              
                | 11.2/2.8  2.8/11.2 | 
                37.5mm |  
              
                | 11.2/5.6  5.6/11.2 | 
                37.5 mm 與12.5 mm交替 |  
              
                | 11.2/8.4  8.4/11.2 | 
                37.5 mm與25 mm交替 |  
              
                | 15.1/5.6  5.6/15.1 | 
                50 mm與12.5 mm交替 |  
              
                |  注:鍍錫量代號為2.8/1.1、1.1/2.8、5.6/1.1和1.1/5.6的標識方法由供需雙方協商。 |  
              
                
                  |    
             A.2 標識示例  D2.8/5.6:標識在錫層為2.8 
            g/m2的一面(薄面),即在鋼板的上表面或鋼卷的外表面進行標識。  A5.6/2.8:標識在錫層為5.6 
            g/m2的一面(厚面),即在鋼板的上表面或鋼卷的外表面進行標識。  2.8/5.6A:標識在錫層為5.6 
            g/m2的一面(厚面),即在鋼板的下表面或鋼卷的內表面進行標識。  5.6/2.8D:標識在錫層為2.8 
            g/m2的一面(薄面),即在鋼板的下表面或鋼卷的內表面進行標識。  A.3 
            如僅需對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的兩個面加以區別,可用寬度約1mm的連續直線在距邊部3mm以內的一面進行標識。F表示標識在厚鍍錫面,G表示標識在薄鍍錫面。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HR15T和HR30Tm換算表  表 B.1  
            
              
              
                | HR15T  | 
                換算HR30Tm  | 
                HR15T  | 
                換算HR30Tm  |  
              
                | 93.0  | 
                82.0  | 
                83.0  | 
                62.5  |  
              
                | 92.5  | 
                81.5  | 
                82.5  | 
                61.5  |  
              
                | 92.0  | 
                80.5  | 
                82.0  | 
                60.5  |  
              
                | 91.5  | 
                79.0  | 
                81.5  | 
                59.5  |  
              
                | 91.0  | 
                78.0  | 
                81.0  | 
                58.5  |  
              
                | 90.5  | 
                77.5  | 
                80.5  | 
                57.0  |  
              
                | 90.0  | 
                76.0  | 
                80.0  | 
                56.0  |  
              
                | 89.5  | 
                75.5  | 
                79.5  | 
                55.0  |  
              
                | 89.0  | 
                74.5  | 
                79.0  | 
                54.0  |  
              
                | 88.5  | 
                74.0  | 
                78.5  | 
                53.0  |  
              
                | 88.0  | 
                73.0  | 
                78.0  | 
                51.5  |  
              
                | 87.5  | 
                72.0  | 
                77.5  | 
                51.0  |  
              
                | 87.0  | 
                71.0  | 
                77.0  | 
                49.5  |  
              
                | 86.5  | 
                70.0  | 
                76.5  | 
                49.0  |  
              
                | 86.0  | 
                69.0  | 
                76.0  | 
                47.5  |  
              
                | 85.5  | 
                68.0  | 
                75.5  | 
                47.0  |  
              
                | 85.0  | 
                67.0  | 
                75.0  | 
                45.5  |  
              
                | 84.5  | 
                66.0  | 
                74.5  | 
                44.5  |  
              
                | 84.0  | 
                65.0  | 
                74.0  | 
                43.5  |  
              
                | 83.5  | 
                63.5  | 
                73.5  | 
                42.5  |  
              
                
                  |    附錄C  (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與采用標準及有關標準調質度代號對照表  表 C.1 
             
            
              
              
                | 標準號  | 
                Q/BQB 450-2003  | 
                JIS G3303-2002  | 
                ASTM  
                  A623M-2002  | 
                DIN EN 10203-1991 
                 | 
                ISO 11949-1995  | 
                GB/T 2520-2000 
               |  
              
                | 調 質 度 代 號  | 
                -  | 
                T-1  | 
                T-1 (T49)  | 
                T50  | 
                TH50+SE  | 
                TH50+SE  |  
              
                | -  | 
                T-2  | 
                T-2 (T53)  | 
                T52  | 
                TH52+SE  | 
                TH52+SE  |  
              
                | T-2.5  | 
                T-2.5  | 
                -  | 
                -  | 
                TH55+SE  | 
                TH55+SE  |  
              
                | T-3  | 
                T-3  | 
                T-3 (T57)  | 
                T57  | 
                TH57+SE  | 
                TH57+SE  |  
              
                | T-3.5  | 
                -  | 
                -  | 
                -  | 
                -  | 
                -  |  
              
                | T-4  | 
                T-4  | 
                T-4 (T61)  | 
                T61  | 
                TH61+SE  | 
                TH61+SE  |  
              
                | T-5  | 
                T-5  | 
                T-5 (T65)  | 
                T65  | 
                TH65+SE  | 
                TH65+SE 
                 |  
              
                
                  |    附加說明:  本標準與JIS 
            G3303-2002、DIN EN10203-1991和ASTM A 623M-2002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效。 
             本標準代替Q/BQB 450-2001。  本標準與Q/BQB 450-2001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 
            增加差厚鍍錫板邊部標識方式;  —— 修改化學鈍化和電化學鈍化代號,增加低鉻鈍化方式及代號;  —— 
            增加邊部形狀分類及代號;  —— 牌號表示方法從技術要求中移到分類與代號中,增加低鉻鈍化鍍錫板的牌號;  —— 
            T-4公稱厚度> 0.30mm ~ 0.35mm時的公稱寬度調整為800 ~1080;  —— 
            厚度允許偏差從不超出公稱厚度的±8.5%修改為±5.0%;  —— 增加薄邊的規定;  —— 鐮刀彎從不大于1.5 
            mm修改為1.0mm。  —— 硬度由HR30T該為HR30Tm,修改硬度值表示方法并增加硬度值的說明;  —— 
            增加不進行錫層軟熔處理鋼板及鋼帶硬度值的說明;  —— 
            增加鍍錫量代號2.2/2.2,修改最小平均鍍錫量值及等厚鍍錫時最小平均鍍錫量表示方法,增加最小平均鍍錫量的說明,增加鍍錫量每面單點試驗值的規定; 
             —— 差厚鍍錫鋼板及鋼帶鍍錫量的標識方法移到附錄A中;  —— 修改表面質量級別代號及特征描述;  —— 
            修改鋼帶允許缺陷比例;  —— 增加低鉻鈍化鍍錫板的技術指標及試驗要求;  —— 增加K板的技術指標及試驗要求; 
             —— 修改原板鋼類型特征描述;  —— 取消鋼卷內焊縫數量的規定;  —— 
            HR15T和HR30Tm換算表移到附錄B中;  —— 
            取消對硬度試驗結果產生疑問時除掉錫層進行復驗的以及無光表面硬度試驗前用砂皮將表面磨光的規定。  —— 
            每批重量由不大于15噸修改為30噸。  —— 修改復驗規定。  —— 取消每包鋼板的張數為100張的整數倍的規定。 
             —— 增加數值修約規則的規定。  本標準的附錄A和附錄B為規范性附錄,附錄C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制造管理部提出。  本標準由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制造管理部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 
            徐宏偉。  本標準于1997年首次發布,1999第一次修訂,2001第二次修訂。
             |